vol 2. 他们为什么都选择作死

关于1940-1941年间纳粹德国、苏联、日本的战略抉择

Hosted by Kang and Bing on Mar 05, 2019. Duration: 28m 13s

Photo by Rodrigo Rodriguez on Unsplash.


2月16日,经常“到河北省来”的瑞士演员布鲁诺·冈茨去世,他曾在B站元首鬼畜视频中扮演希特勒,给我们带来过无数欢乐🙏。那第二期我们就来聊一些老少皆宜的历史话题。希特勒为什么要在西线战事还没有完结的情况下作死双线作战?斯大林又为什么就是刚愎自用作死不相信纳粹德国的入侵风险?日本又为什么要作死偷袭珍珠港挑衅美国?敬请收听本期走进科学

  • 01:00 希特勒为什么要作死开双线操作?
  • 18:32 斯大林为什么要作死就是不相信纳粹德国的入侵威胁?
  • 23:09 日本为什么要作死偷袭珍珠港挑衅美国?

希特勒为什么要作死开双线操作?

1940年5月10日,德军的西线攻势正式打响,德军闪电战长驱直入,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完全没用。到5月25日,盟军唯一能用的港口就只剩下敦刻尔克了,不过5月24日希特勒亲自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让敦刻尔克撤退有机会在5月26日开始实行。德军到此刻的军事成就非常耀眼。

而在这一年的夏天秋天,希特勒决定挥师向东入侵苏联,并于1941年6月真正入侵。纳粹德国和苏联在1939年8月已经签订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那希特勒为什么要在西线还没有完结的情况下双线操作呢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第二卷结尾处明确写到:要从东方的苏联那里夺取大片「生存空间」,他迟早要进攻苏联。但在1940年就决定、在1941年就实行进攻苏联的计划,更多的还是源自希特勒自身的压力。

希特勒一直有一股紧迫感,他认为德国如果要保持战略主动权,不让英国和美国夺取战争主动权,就一定不能浪费时间。希特勒预判美国将在1942年准备好站在英国一边参战,所以他坚信时间并不是德国的盟友。在和美国开战之前,德国必须在1941年内主宰欧洲大陆,结束欧洲战争,并由此立于不败之地。毕竟,一战就是美国介入,才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那么现在(1940年的夏天),法国已经沦陷,德军的相对武力值正处于max的状态,希特勒认为都打到这个地步了,英国按理说也该投降了吧?怎么还不投降?那英国已经身处绝境但是它还能继续战斗,肯定因为它还可以指望美国的帮助、因为它寄希望于苏联。所以要让英国屈服就只有下边三种选择:

①直接进攻英国本土,不过这个需要横跨海峡,希特勒觉得,横渡海峡是个危险的任务,至少要比进攻苏联危险;

②击败美国,可希特勒又不希望美国的介入,哪有上来就打boss的。。;

③进攻苏联,所以希特勒其实认为苏联是英国的最后希望,只要毁灭苏联,英国也会屈服,并且入侵苏联的风险看起来比跨海作战更小。

就这样,希特勒决定通过速战速决的方式击败苏联,迫使英国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统治地位。而这两个选择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防止美国投入战争

话说回来,那为啥英国不选择投降或者和希特勒妥协呢?当时英国国内也不是没有投降派,只不过丘吉尔力排众议,选择了继续抗战。丘吉尔说服众人说:

  • 和谈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如果选择接受投降/妥协条件,那可不是丢掉几块海外殖民地那么简单。英国会出现一个傀儡政府,德国不可避免还会要求英国解除武装。

  • 英国很可能被迫把海军舰队交给德国托管。无论在陆地还是空中,英国都不可能再建立起有效的国防。即便英国在名义上还是独立国家,实际上却不经一战就变成了德国的仆从国。

  • 即便英国事先把舰队转移到加拿大去,王室和政府也流亡加拿大,美国站出来援助英国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英国反抗德国的着力点也将不复存在。

  • 而如果英国继续战斗但是输掉了世界大战,所面临的结果也不会比媾和更糟。因此,丘吉尔的结论非常合乎逻辑:英勇地战败并没有太多坏处,而继续战斗的好处则是能够鼓舞自由世界的英国盟友们,鼓舞大英帝国的海外自治领,鼓舞美国和英国一起战斗

如果英国妥协了的话,可能希特勒真的就顺利征服整个欧洲了,当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情绪还很浓厚,罗斯福很难再坚持支援英国抗战,希特勒就能全力东进打苏联。

话说回来,为什么纳粹德国就认为苏联会不堪一击呢?其实,当时国际社会都觉得苏联外强中干——苏联在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刚结束的在和芬兰的冬季战争中投入了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公布了数据,冬季战争中苏方一共伤亡375,491人,加上被俘虏的,接近38万人。

而在另一边,德国人觉得,法国都这么轻松打下来了,苏联还不是小菜一碟?希特勒和纳粹的高层都被西线的巨大胜利所麻醉,希特勒在法国投降的时候告诉他的军事幕僚们说,“苏联战役就像儿戏一样轻而易举”。在法国战线上出乎意料的巨大成功,也增加了希特勒在军事方面的威望,纳粹德国内部已经基本没有反对他的声音了。既然希特勒一意孤行、既然纳粹让希特勒大权独揽,那整个国家就只能被裹挟着一起赌博了。

斯大林为什么要作死就是不相信纳粹德国的入侵威胁?

按理来说,俄罗斯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民族,在历史上有种对领土近乎疯狂的执念。毕竟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解释,他们无险可守,只能以空间换时间。

而且斯大林其实是个极端多疑的人,明显不是一个会完全相信希特勒《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傻白甜呀?所以斯大林为啥作死“毫无准备”就是不相信纳粹德国的入侵威胁呢

其实斯大林也不傻。事情要从大清洗开始说起——1937年-38年间,斯大林在党内搞起了大清洗独揽大权,将近70万人被处决,150多万人被逮捕。

其中对军队影响最大的是,在101名最高级将领当中,91人被逮捕,80人被枪决,其中包括5位苏联元帅中的3位、4位一级集团军级将领中的3位、所有的军区司令员、几乎所有的师级将领、所有的空军司令员和两位海军上将。大多数人的罪名都是空穴来风——莫须有的反苏联活动。

后果就是,在1941年夏天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时,苏军75%的战场指挥官和70%的政委在当时的岗位上还没待满一年,在各级指挥岗位上的人员完全缺乏经验。

斯大林也知道苏军的战斗力一落千丈,他预计苏军至少要到1942-1943年间才能做好战斗准备。而之前英法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让斯大林觉得战争正在临近,而苏联不可能从西方得到任何帮助。

于是苏联和纳粹德国秘密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震惊了世界。斯大林是读过《我的奋斗》的片段的,还曾经在「德国需要从苏联那里获得东方的新生存空间」的段落下边划了重点线。苏联和纳粹德国两边都不傻,纳粹想着我先搞定西线战场,苏联想着你先打西边去,给我多一点时间恢复实力。

斯大林以为他能读懂希特勒想的是什么。他认为希特勒不是傻瓜,肯定不会冒险进行两线作战。希特勒应该首先平定西方,而英国看起来相当顽强,德国在西线不太可能马上获得胜利。因此斯大林无比坚定地不相信任何德国将在1941年发动进攻的迹象和情报。我觉得斯大林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敢设想任何自己可能错了的可能性了。

斯大林最希望的情况,当然是纳粹德国和英法僵持住,但没想到德军闪电战一下子就把法国踢出游戏了。这下苏联就只能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了,不给德军留下一点点的口实,不给希特勒任何发动战争的借口。

于是一直到1941年5月中旬(离德军入侵只剩一个多月),斯大林还在对手下将领的训诫中表示:德国永远不可能主动进攻苏联……如果你在边界挑衅,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调兵,小心你的脑袋。

而后来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了。

日本为什么要作死偷袭珍珠港挑衅美国?

镜头来到地球另一端的东亚战场。在1941年的秋天,日本为啥决定要作死去偷袭珍珠港挑衅巨人美国

特别是那时的美国一直都持有很强的孤立主义观念,很多美国人就认为一战跟美国根本没有关系,但却有5万美国士兵阵亡。更何况战后美国让欧洲归还战时贷款时欧洲经常不认账。一直到1940年9月,美国的民调依旧显示83%的受调查者都不希望美国卷入和德国、意大利的战争。

1940年10月30日,罗斯福总统在波士顿竞选第三任总统任期时还向观众承诺:“我要告诉你们这些父母,我自己一再重复说过的诺言:你们的孩子不会被派上外国的战场。”

此刻的英国,丘吉尔正在疯狂向美国示好,游说希望美国加入反对希特勒的战争。一直到1941年3月11日,美国才签署了「租借法案」,正式军事援助英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和中国。

所以日本高层是疯了吗,要作死挑衅还没有完全热身下场的美国?

日本高层确实是“疯了”。

在1940年,日本已经深深陷在自1937年以来的全面侵华战争的泥潭中。当时日本国内已经被军国主义势力裹挟,当时的观念是:和英美结盟的条件是“我们被迫按照美国人的条件来结束侵华战争,放弃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希望,在未来半个世纪都听凭英美的颐使气指”。这个观点在已经疯掉的日本高层中已经成了一个不能反对的政治正确了,一旦有人要从中国撤军,就会被质问「你忘了那些阵亡的日军士兵了吗?」。

对日本来说,只要继续侵华战争以及军国主义侵略政策,战争就不会结束,日本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就会被消耗到极限,同时和美国的关系就不会改善,原材料来源的威胁也就不会解除。所以对日本人来说,要么是向美国长期的统治地位“屈膝投降”,要么就与美国终有一战。

日本当时是有「北进」与「南进」的战略方向可选的,「北进」就是与苏联为敌,而日本和苏联在1939年5月-9月刚刚打过一场诺门罕战役,日本战败,可能是有了心理阴影。此外当时德国还没有入侵苏联,日本的如意算盘是德、意、日、苏建立一个四国同盟。再加上与美国的矛盾不可调和终有一战,日本就选择了「南进」战略,进军东南亚。

等到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时,日本的「南进」战略已经不好更改了,日本陆军想要静观其变看看苏德战争的走向,更何况集结军队也需要时间,而日本海军当然无论如何都主张南进。

那既然迟早要和美国翻脸,已经疯掉的日本人觉得,早翻脸比晚翻脸的胜算要大(虽然都很小)。也不是完全没人认识到和美国开战的危险,但多年来的畸形军国主义宣传已经把民意塑造得越来越沙文主义。很多日本高层人士有一种类似于武士的宿命感:战争会打起来,甚至很可能意味着日本的毁灭,可是日本必须忍受这种宿命,绝不后退,站着死好过跪着生。

所以在日本高层的眼里:从中国撤军就意味着自1937年起的鲜血白流了,放弃南进就意味着贫困和匮乏将代替繁荣与安全,放弃轴心条约就意味着向美国屈服,而拒绝在1941年秋季开战就意味着把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推迟到实力对比不利于日本的时候开打。

最讽刺的就是,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却正好走的是完全相反的道路。

书籍信息

本期内容主要基于《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这本书。截止至今天,这本书豆瓣评分 9.0(356人)、Goodreads 评分 4.03/5(943人)。作者伊恩·克肖(Ian Kershaw)已经被封爵,是研究纳粹德国及希特勒的历史学大师,他写的关于希特勒的传记几乎可以说是最好的希特勒传记了。

全书展示的是1940-1941那两年间,几个主要参战国(中国、法国之外)的重大决策是如何做出的、是基于怎样的预期与假设、是否有其它的可能性。这几个主要参战国的领导人们做出的一系列命运攸关的抉择就已经基本上决定了二战后来的走向,在战略层面已经大势已定,之后就只是战术层面的区别了。

书中还有很多其它部分都很值得一看,比如欢乐担当意大利为什么要作死进攻希腊?😂

相关链接

  • 瑞士著名演员布鲁诺·冈茨去世 新闻

  •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豆瓣


下期预告

这期的历史小讲堂就到这里,下期我们打算谈一谈近视相关的话题,敬请期待!